冰岛 拍活火山

● 撰文/图片 梅慈敏 ● 编辑 武侠

2025-05-07 09:05:52

冰岛共有13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约30座,是个“冰火交融”的神奇国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下了飞机,和同伴租完车上了公路,沿途是黑压压延绵不断的熔岩古老荒原,凄美中透着诱人的神秘,令我不禁恍惚,这里真的是地球一隅?没想到神运悄然而至,朋友来电话说,离机场仅半小时车程的一座火山刚才突然爆发了。

shutterstock_2294102095.jpg


极圈火岛


这次爆发的是利特里赫鲁图尔山(Litli-Hrutur)。Litli意为“小”,它的高度仅312米,所以有了这个名字。与之相隔4公里的近邻是2021年3月爆发的法格拉达尔火山(Fagradalsfjall),不仅喷射持续半年之久才熄灭,还在2022年8月有过为期三周的二次喷发。这两次相距很近且不危及生命的喷发大大推动了冰岛旅游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高地风尘_20230915_142947.jpg

利特里赫鲁图尔这位“小矮人”更不能小看。一周前,它的蠢蠢欲动就撼动了方圆百里,震感一次比一次强烈,仿佛在对旁边的高个子法格拉达尔火山说:“我睡醒了,咱俩比试比试,看到底谁厉害。”结果证明,小矮人的爆发力是法格拉达尔火山2021年的10倍、2022年的3倍,还震出一道宽度900多米的裂缝,远远超过法格拉达尔火山。好在这只是小矮人的下马威,接下来它低调前行,放肆中有所收敛, 并没有危及周围的生命、建筑设施与财产。从2021年往回追溯,雷克雅未克半岛的上一次火山喷发要远在800多年之前。难怪有科学家预测,近年的“三连冠”标志着雷克雅未克半岛的重新觉醒,今后冰岛的火山活动将更为频繁——这也意味着冰岛旅游业将持续兴旺。

为什么北极圈附近的冰岛多火山?因为她位于大西洋中洋脊的火山长期活跃地区。具体说来,它处在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会处,两大构造板块各自缓慢向外拉扯的潜在分离线,正好从东北到西南贯穿冰岛全岛,是造成冰岛火山和火山群的主要原因。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涌出的物质堆积和沉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冰岛这一由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岛。现在随处可见的黑色或深灰色岩石都是火山石,其中玄武岩在冰岛最为常见,南部著名的黑沙滩(Reynisfjara)便是。

与众火山为邻,会是怎样的生活体验?幸好冰岛人口少而稀疏,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10.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仅1/4处于火山活跃地带,而且整个岛国80%的土地无人居住,这就大大减少了火山对冰岛人生命与财产的威胁。岛上绝大多数土地(尤其是内陆)都属于无人区,而沿海人口分布也极不均匀,全冰岛37万人口,60%住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因为那里交通与商业发达,生活便利,就业率高,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第二、第三大城市也在雷克雅未克半岛,实际上是首都人口增长而延伸形成的卫星城市。至于雷克雅未克半岛今后是否会因火山喷发增加而造成空气质量下滑或基建受损,首都人口是否会向别处流动——这一切皆属未知,但具有冒险精神、勇敢而乐观的冰岛人,当然不会为未知之事而担心或烦恼。

有意思的是,冰岛旅游业的发展曲线也随着火山活动不断起伏。2010年4月艾雅法拉冰川火山(Eyjafjallajökull)喷发, 它山高1000多米,性质上属于更猛烈的冰川火山,而不是雷克雅未克半岛火山群的裂缝型。当时冰岛上空浓烟冲天,尘埃滚滚如世界末日,多数欧洲国家不得不关闭领空长达5天——如此大规模的关闭在“二战”后史无前例,导致全球航空大乱,数百万人滞留,本已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中的冰岛更是雪上加霜——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冰岛三大国家银行宣告破产,冰岛币值大幅贬值,全国经济极为萧条,只有旅游业还坚强地撑着,没想到火山灰却把游客吓跑了。

艾雅法拉冰川火山喷发两个月之后,为了提振士气、改变形象,冰岛政府号召每位国民花一小时时间在社交平台上介绍自己的国家,于是层出不穷的冰岛故事像滚雪球一样传遍了全球。冰岛人在环保和金融双重危机面前的沉着应对让世界刮目相看,冰岛旅游业由此渐渐复苏并开始走向兴旺,国际游客从2009、2010年之交的50万左右增长到2018年的249万。

近年来,雷克雅未克半岛火山群的频繁喷发,更是让冰岛游客盈门。2022年的入境游人数反弹至2018年的73%。如果说十多年来火山振兴了冰岛的旅游业,那么火山也间接拯救了当年处于金融危机中的冰岛。浴火重生的冰岛旅游业让越来越多公众了解到,冰岛有着奇幻的风光、干净的水源、丰富的再生能源,多年来还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

活跃的地壳运动不仅为冰岛带来火山景观,并使其衍生出数不胜数的温泉度假地,更重要的是,地热和季节性融化的冰川还给冰岛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今,冰岛的供电系统完全来自地热和水力发电,这是具有极高示范价值的可再生能源转型案例。查询资料时,我看到冰岛还在中国承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区域供热系统,受益人数达100多万。

死火山.jpg


夜探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


看着巨大的蘑菇云在空中缓缓升腾,我和同伴决定:放弃原先计划的高地行程,改为走近火山,随后是一系列准备工作。第一步:直奔市区的大疆专卖店购买新无人机,让它肩负起“赴汤蹈火”的重任。第二步:为今后几天通宵拍摄囤积食物。为什么要夜拍?因为此时是冰岛的极昼,只有从日落至日出之间时天色稍暗些,才能有效地突出火光。

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8.jpg

有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此时西南风或南风最理想,因为通往火山的步道在火山口的西南面。我们不时在手机上查看火山信息,了解路况及各项数据,包括毒气等潜在危险,尤其关注步道是否开放、何时开放。

很幸运的是,同伴和另一位为拍火山而临时滞留的摄友都是到过冰岛多次的“老冰”,他们俩还曾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拍过法格拉达尔火山,对雷克雅未克半岛一带比较熟悉,于是我们一起出发了。

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我第一次去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的经历颇为贴切。傍晚,火山步道已出于安全因素关闭,我们调头离开停车场前邂逅两位当地小伙儿,得知有个远离步道的地方或许可以爬山远眺,于是缘分就从这里开始。之后的一周里,那位名叫恩布雷克(Embreck)的冰岛小伙儿与我们三进三出同拍火山,成了我们“追火小组”不可缺少的一员。

在恩布雷克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在午夜前爬到山顶,“登高壮观天地间”,我感觉好像来到外星球,可望而不可即的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夹在两座黑色大山之间孤寂地喷射着,其火红色与蓝调天色交相辉映。烈焰照亮了山谷,也映红了上空,给天荒地老的极昼带来难得的活力。底下的峡谷开阔而嶙峋,只听见旷野的劲风在千年熔岩回荡。因为距离较远我并没有闻到怪味。我拿出手机给躺在黑沙石中的背包、登山杖,还有即将启航的无人机拍了一张工作照,机翼上的红灯随着我按捺不住的心一闪一闪。可能风大的缘故,试着飞了几次,无人机很快就失联,我费尽周折才找回它。

由于通往火山的步道已关,我们今晚只能这样远远看一眼、拍几张。下山已凌晨4点,极昼大亮,但云很厚看不见日出。恩布雷克还得回家换衣服去上班,于是我们暂时道别,约定等步道开放后再次同行。

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1.jpg


在冒着青烟与火苗的苔原上


第二次靠近火山,这是怎样的一个彻夜啊!

不仅步道完全开放,而且可以一直走到离火山口不到1000米的苔原。单程10公里一般需要约3小时,但坡缓并不难走。沿途,步道两边擦肩而过的人流如朝圣者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着坚定的步伐。有的独行,更多则如我们三五成群,边走边谈笑风生。

20230711_2_20230915_143340.jpg

也有不少年轻人和恩布雷克一样选择骑车。不知是骑车上坡有点费劲,还是见我走得慢怕我掉队,恩布雷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路程都推着车陪我。他今年21岁,在首都的一家IT公司任系统管理员,平时的爱好除了摄影还有骑山地车及攀岩。因为从小喜欢摄影,12岁时父母给他买了一 架无人机,从此为他打开了探索未知的大门。我们这次去的利特里赫鲁图尔已是他靠近拍摄的第三个火山,2021年3月法格拉达尔火山(Fagradalsfjall)喷发的半年里,恩布雷克多次尝试用无人机拍摄,次年8月法格拉达尔再次喷发时,冰岛正好已降初雪。我后来在他的社交平台网站上看到一幅他用无人机拍的照片,火山体白雪皑皑,而山顶红焰冲天,冰与火之国在同一张照片里完美呈现,令人过目难忘。

我与恩布雷克聊起冰岛教育中的火山科普,恩布雷克说他们从小就对包括火山在内的冰岛自然奇观有深入的学习与体验。2010年艾雅法拉冰川火山(Eyjafjallajökull)喷发时他才8岁,也是他第一次亲眼看见火山爆发。我想那场导致欧洲领空关闭的大自然发威,肯定把孩子们惊呆了,没想到当时的画面竟然是——在镇定自若的家长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从遮天盖地的火山灰中走出,抖落尘埃后生活如常。由此可见,冰岛人勇敢面对大自然的无畏精神一半是他们骨子里就有的,代代相传,一半是后天培养与锻炼岀来的,从小到大日积月累。

接近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时,天色变得金红,冲天的浓烟蒙住了正在下落的夕阳,却遮挡不住延绵起伏的山峦。步道终结之后的两公里处是乱石相间的苔原。这一段我走得特别小心,生怕在忽软忽硬中把脚扭了。走到尽头时,越来越多的苔原冒着青烟,火苗随处可见,有些就在脚边。时至午夜,滞留者并不多,只有我们这些摄影人为了让暗光更突出火焰而通宵守候。有几位摄影师的无人机传感器被热气融化而失灵后坠入火海,我的则因电池在返回前耗尽也坠机了,幸亏一位冰岛摄影师帮我在附近苔原的软床上找到了它,也幸好那里没有着火。无人机的失而复得让我感激万分。

远处,火红云黄,烟尘滚滚,最亮的点是那钢水般翻腾的火山口,也是所有人目光聚焦的地方。其实,肉眼可见的景观很有限,用普通相机加长焦镜头拍摄到的也有限,只有无人机才能享受“上帝之眼”的待遇,看到人之所未见:岩浆奔腾着,扭动着,千变万化,静如大地血脉,纹理清晰;动如龙腾虎跃,时而欢跳,时而迂回,时而收敛,时而扩张。近日出时,之前初出茅庐的火龙腾飞起来,变成了浴火重生的凤凰。

20230710_作者无人机.jpg


狂风下的大地血脉


接下来的4天,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步道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第五日中午,政府有关部门开会再次评估步道风险,下午,终于等来步道重新开放的好消息。我们赶紧第三次奔赴火山。由于熔岩已蔓延到我们上次拍摄站立的那一大片苔原,所以这次的单程相应缩短了两到三公里,道也好走些。我看到当地政府派来了洒水车,蓬松的沙石路不再尘土飞扬。

shutterstock_1848605272.jpg

与之前气势磅礴的第二夜相比,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似乎有点精疲力竭。火龙头依然张着大嘴不停地喷着,却平缓了许多。之前我称之为大地血脉的流域,现已成了焦滩,之前我拍下凤凰涅槃的地方,火红的岩浆只剩下乌黑中红光忽隐忽现的外壳;风向也似乎有点乱,比前两次更强劲的风沙放肆地狂舞着,时不时席卷着烟尘扑面而来。虽然包括我们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连防毒面罩都没有,然而这丝毫未改变追火者的热情,关闭多日后的重启让远道赶来后久等的游客欣喜若狂。人群中也有不少冰岛当地人,或许他们知道这次喷发延续时间可能不会长,想赶在熄火前见一面吧。一般来说喷发缓慢的持续久些,如大哥法格拉达尔火山半年后才熄,而像小矮人这种爆发力强的则往往后劲不足。

大自然的任性总让人意想不到。两日后的凌晨4点多钟,利特里赫鲁图尔火山突然山口塌陷,我在网上看到视频时惊呆了,滚滚熔岩以失控巨龙之势、脱缰野马之速,从正在塌陷的裂口奔腾而下,这才叫翻江倒海。沿途一路四溢,之前若隐若现、貌似熄灭的网状火光形态复燃,那些小火苗们仿佛获得了新生,虽然再也没重现凤凰涅槃的极致美丽,但火山口突发性的汹涌澎湃及其熔岩的火速蔓延,让任何视频观众都目瞪口呆,难以想象若在现场会如何为之震撼。当时只有少数人留在那里看见了这一场景,其中一位拍过无数次火山的当地摄影师在他的社交媒体里写到,这是他此生经历中最难得、最难忘的情景。

WechatIMG4773.jpeg


三代同堂的冰岛家庭


我的冰岛环岛之行多落脚于当地民宿。其中最特别的体验是在乡村住露营车,里面有两张大床加浴室和厨房,空调功能也不错,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价格非常实惠,只有普通民宿的一半。露营车依山傍水停靠在主人的房子旁边,使我在享受冰岛假日的同时,还有机会接近当地普通人的生活。

民宿_Karoline.png

主人约翰是名律师,平时民宿由妻子经营。他忙碌之余在周末过来嘘寒问暖,发现我们更关心周边的景点,于是一一介绍,还对我们后面几天的行程做了详细推荐。在我看来,他家就是一个景点,往山脚走几步有一个各色野花环绕的水塘,他家的白墙蓝瓦倒映其间。公路的另一边是一个大湖,有更多的野花,更多倒影其间的蓝天白云。冰岛的阳光不是每天有的,我们住农场的三天里倒是阳光明媚。于是,我决定周末不去赶景点了,就到室外拉一把椅子坐下晒太阳,约翰一家也成了我眼前这幅风景画的画中人。

祖孙三代人正携手准备越冬——约翰本人开着拖拉机清场,68岁的父亲在准备冬天烧火用的木柴,14岁儿子帮忙烧废弃物。冰岛漫长的冬季会从11月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不过,冰岛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冰”,因为大西洋暖流的缘故,冰岛冬天气温在-5℃到0℃,可能是风大使人感到更冷些。不过4-5小时的白昼比气温更容易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加上冰岛大部分位于高原,又处处千年火山熔岩,以至于冰岛只有渔业而没有农业,粮食全靠进口。冰岛物价本就是欧洲最贵的,乡村的物价比城市更贵。

让我印象更深的是他们不但三代同堂同劳,还一同出游,约翰夫妇出远门也带着老爸。前几年全家去美国时曾沿着66号公路看风土人情,他描述路经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时说,那里的6月如大烤箱,把他们全家都烤出油来了。我作为得克萨斯州人听着笑开了怀,我们夏天跑去北方避暑,没想到这家冰岛人倒过来跑进烤箱“融化”。后来看到他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与摩托车形影不离的照片,才明白他为什么会选66号公路作为旅游路线,因为那里是摩托车发烧友的天堂,每年4月到10月是66号公路横跨美国的最佳季节,其间还会举办盛大的摩托车越野大赛。由于全程近4000公里的路途需用15天骑完,拖家带口不可能骑全程,所以到此一游作为越野大赛的观众更适合其家人。盛夏6月的时间选择,背后隐藏着冰岛人亲密无间的家庭观念。

民宿RV2_20230915_141452.png


小国文化与大国风范


现代人类文明与原始自然风光的强烈反衬与完美结合,是冰岛旅游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大特色。不过,一发不可收的旅游业也给冰岛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城市交通日趋拥堵,物价不断上涨及部分游客的不文明甚至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使越来越多的本地人不支持旅游业,但这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游客的礼貌与友善,我遇到的民宿主人大都十分友好。

shutterstock_1547184878.jpg

一场难忘的旅行靠天时地利,还靠人和。当旅途中珍贵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回放时,我常常会对一个人、一件事念念不忘。冰岛小伙儿恩布雷克就是其中之一,在步道关闭的那几天里,他听说我们去高地露宿还缺一个睡袋,执意阻止我们花钱去买,说可借用他新买的。为此他专程将睡袋送到我们旅馆,又在我们离开那天赶到机场取回。多么暖心的小伙儿!

前后三周的行程下来,我发现冰岛人往往不苟言笑,总把善良与善意藏在刚强的性格和冷峻的外表下。我想这既是他们的民族风格,也是文明带来的教养。我将此概括为“小国文化与大国风范”,并对这一难能可贵的特质充满了尊敬。我还想,作为一名游客印象如此,那么如果是冰岛移民,会是什么样的感想呢?对此我充满了好奇。

我在冰岛找到一家租车公司,发现老板和工作人员是清一色波兰人,这至少说明冰岛不排外而且非常包容。于是我追根究底,翻查了2022年的冰岛人口统计:波兰裔在冰岛多达20000人(2018年10000多人),而第二名的近邻丹麦裔只有3000多人。原来过去20年里,波兰裔一直是冰岛最大的外裔族群,对这些波兰人来说,冰岛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热爱踢足球、勇敢不放弃,同样小国出来的波兰人与冰岛本地人有着相似的价值观。从地理位置来看,波兰虽不在北欧,却与北欧的瑞典和丹麦隔海相望,波兰人到了冰岛很快就能适应那里的气候和传统文化。有一天,我们在内陆一个遥远的营地遇上几个正在烧烤的波兰裔,其中一位对内陆高地了如指掌,原来他过去15年来是那一片无人区的救援人员,身边带着的两条狗也是经验丰富的搜救犬。他说,他早已把自己当成冰岛人,深深爱上了冰岛壮美的荒原及友善的人们。

在东部一个叫巴卡盖尔济的渔村拍摄海鹦期间,我们所住民宿的二房东卡洛琳(Karoline)也是波兰人,她和男友搬到冰岛后租下这栋老房子,并在主人的支持下将多余房间放上民宿平台以增加收入。我问她为什么搬来冰岛?她说在波兰时她是一名老师,但工作时间太长、太辛苦。她现在在冰岛一家温泉旅馆工作,一天八小时轻松自在,遇到冰岛旅游淡季,工作量减半,还是出游的好时机,比在波兰生活丰富多彩。

这两天卡洛琳休假在家,一直在厨房忙着做吃的——分量很大,为了请我们一起吃。她第一天做了一大锅美味素咖喱,第二天做了树莓麦片派当早餐,还烤了杂粮面包让我们中午带着走,除了黑麦、大麦,面包里还加了南瓜子。虽然她才33岁,但感觉却比一位拥有大群孩子的家庭主妇还能干。与卡洛琳告别时, 她正坐在沙发上织毛衣,阳光从大红窗帘的一侧照进屋,洒满了她生动的脸庞和手里的黄色毛衣。她说这件手工毛衣将来会在网上卖,但现在还没完成。经她同意,我拍了一段视频,于是她的笑容和她的巧手,以及她的手工作品,伴着这趟整个冰岛之行的所有留影让我随手可及,随时可念。

20230710Embreck.jpg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记得离开火山苔原那日,日出时刻的金红色逆光把地面几株小花构画得愈加俏丽动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小国文化+大国风范的冰岛人,不就一如眼前的这些小花吗?如果说火山的激情澎湃与威震四方撼动了天地,那么几朵普普通通小花的柔情似水与坚韧不拔,则触碰到了我内心的最柔软处,让我一步一回头舍不得离开。

高地湖泊.jpg

我当时还不知道,几天后,这一大片我曾经一脚深一脚浅走过的浅绿色苔原会被燃尽,那天日出离开时让我频频回首的小花也会不复存在……好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会时不时地在我们人生旅程的拐角跳出一两句至理名言,让我们至所未致后心有感悟,知之未知后继续前行,这一刻便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致敬,勇敢而善良的冰岛人!

WechatIMG4776.jpeg